花生產業深度供給側調整之后……
引言:在農產品價格上移之后,土地成本也隨之快速上行,且在農產品供需重新恢復寬松之后,即使尿素,能耗等成本分項都一致性走弱,但地租仍舊具有韌性,而且地租的強勢在中國區域里也是結構性的,各個區域農業種植主體的集中度決定了其對土地這一生產資料的議價權,且地租的定價是以種植利潤最高的農作物為錨的,這也變相提高了整體的地租價格,也是對利潤劣勢作物的生產者進行了隱形的種植利潤擠占。從長期看,我國正在出于土地流轉,農業集約化改革的深度發展期,土地成本定價議價權的提高或將導致“效率為王”這一主旨在種植結構調整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并讓作物種植意向的切換趨向于高頻化波動。在這其中,花生是個重要的例子。
在我們討論新年度的花生價格時候主要依托以下的主線:新季作物面積,蘇丹等東非國家季節性到港情況,但也深度依賴于全球油籽定價。
種植結構調整引發的思考:在最新的種植面積討論上,我們的調研顯示在全國種植面積總量上整體呈現同比擴大的趨勢,較去年同期增加8%左右,但仍舊較2021—2022年度減少11%左右。
(資料圖)
數據來源:CFC農產品研究(注:種植利潤差異主要來自于東北的高單產和低人工費用)
從種植面積的結構比較上看,吉林擴大種植的積極性最為顯著預計同比增加20%-30%,但此前的種植基數偏低;河南春花生種植面積減少最為顯著。種植利潤是驅動種植意向改變的主要因素,今年河南小麥的種植利潤較花生高50%以上,且小麥的投入較少,在南陽和駐馬店等春花生的傳統產地基本看不到花生。遼寧和吉林因為單產優勢,花生較之于玉米小麥有一定的種植利潤的優勢,因此種植面積繼續擴大。
在去年極度減產年份,花生價格上漲的最大漲幅也僅有35%,2022-23年花生現貨均價10.3元每公斤,相較于21-22年度同期8.35元每公斤,價格上漲23%。20%左右的YOY減產已經在我國農產品種植歷史上屬于極端事件,但漲幅不及預期我們理解或趨勢性地抑制我國花生種植的自主性意愿。
減產年份,花生價格向上彈性不足的主要原因來自于下游的花生油價格上邊際顯著受制于海外定價的植物油,比如大宗花生油的定價很難上行超過18000元每噸,而花生粕4200元每噸,這么反推下來花生油壓榨工廠為了確保壓榨利潤很難以高于10100元每噸的價格采購油料花生(出油率按45%,出粕率53%計算,壓榨費用300元/噸計算,此處僅考慮現金成本)。
進口和天氣對于產量的擾動
我們理解當下市場上關于花生面積擴種和對此的定價已經反映完全了,后面的主要博弈方向是進口節奏及夏季生長期天氣,但上訴二者我們暫時欠缺高頻跟蹤的方式。
來源:Wind,CFC農產品研究
今年以來蘇丹和塞內加爾這兩大中國進口花生的主要來源國均發送內嚴重的內部武裝沖突和騷亂,兩國每年向全球出口85-100萬噸花生,占全球花生出口的20%左右。其中,蘇丹國內的武裝沖突起始于2023年3月,且目前仍舊尚未出現和平解決的路徑。但從出口數據上看,暫時尚未顯著波及農產品出口。
近段時間蘇丹花生的報價基本錨定中國的價格,2023年1-5月份我國累計進口花生(含進口花生油折算花生毛果)115萬噸,較去年同口徑增加60萬噸,進口果的到港高峰通常是4-6月,今年進口供應側尚未引起重要的價格變動。
天氣方面,未來10天,江南、華南等地多35℃以上高溫天氣,高溫日數一般有7~9天,且濕度較大,體感悶熱,其中,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部分地區可達38~40℃。相較于高溫干旱,今年降雨過道造成的水澇災害對花生產量的潛在影響更大。
未來10天降雨將位于黃淮、華北、東北地區、江南西部、華南、西南地區東部等地,累計降水量有30~70毫米,華南局地超過100毫米。截至目前,水澇災害風險主要集中在遼吉和山東花生產區,河南和河北花生主產區暫無問題。
需求偏弱的局面繼續限制花生向上的天花板
花生壓榨產業大體上看是個投機度偏高的行業,過剩的產能鋪陳是為了在對的時候有擴張的基礎,在利潤不好的情況下,低開機甚至不開機也能被主流企業接受?;诶麧欘A期而制定的開機計劃則暗示著油用花生的需求價格彈性巨大——原料高價則大降開機,需求弱反噬高價,這也將直接作用于前期貿易商大舉囤貨策略的失效。
正在形成的產業邏輯是,不斷新建的花生行業壓榨產能并不是未來長期維持高開機和穩定的現金流增速,而是未來一擊命中行業的利潤高峰。換句話說,開機1個月,停機11個月也可以接受,每獲感于此,筆者感慨——花生行業的此時此刻是多么類似于油菜籽行業10年前的彼時彼刻。
數據來源:國家糧食信息中心,CFC農產品研究
我們結合上海鋼聯數據擬合出的頭部企業的花生采購量,如下圖所示,預期在本年度整體采購量僅為上一年度的40%,花生油高價滯銷逐步向上反饋到油廠的開機決策和采購策略。因此,22-23年度的減產很類似一塊試金石,重新刻畫了行業的需求剛性的不足——1.8萬的花生油定價造成滯銷,花生粕上行乏力,那么油廠對于單噸價格10000元以上的油料米買興闌珊。
來源:上海鋼聯,CFC農產品研究
對于未來花生的看法:2022-2023年度花生漲幅不及預期,這對于做渠道生意的大型貿易商而言,事后看是一次重挫。歸因上看,一方面市場高估了食用需求的剛性,另一方面,油料花生的定價是從下游向上傳導的這一規律再一次被市場印證和鞏固。
遠期來看,春季花生種植面積減少是趨勢性的,未來為了更高的種植收益,麥套,麥茬和蒜瓜茬是未來的主流。東北基于其土地肥力形成的高單產和偏低的人工成本正不斷鞏固其中國花生種植的潛力。
單邊的油用花生定價即使有一定獨立性,但依舊高度依賴于全球油脂油料市場的整體氛圍,且國內定價的花生油已經相當逼近其向上的天花板,我們理解整體上花生期貨的價格中樞或逐步下移,未來半年01合約波動區間【9000,10500】,10-11合約的走弱已經相當反應了渠道貿易庫存的組織調節能力,未來極端的價差很難長期維持。
標簽:
相關閱讀
-
花生產業深度供給側調整之后……
引言:在農產品價格上移之后,土地成本也隨之快速上行,且在農產品供需 -
金融管理部門善始善終推進平臺企業金融...
據證監會7月7日消息,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建立健 -
每日觀點:證監會同意碳酸鋰期貨及期權注冊
據證監會7月7日消息,近日,證監會發布公告稱,同意廣州期貨交易所碳酸 -
上期所:7月10日至21日開展丁二烯橡膠期...
上海期貨交易所發布通知,決定自2023年7月10日(周一)至2023年7月21日 -
中信建投回應拍下華西證券股權:系與客...
近日,中信建投證券通過司法拍賣平臺,拍下了華西證券約270萬股股權, -
大商所調整豆粕和玉米期權最大下單數量
大商所今日發布通知,經研究決定,自2023年7月17日交易時(即7月14日夜